近日,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發布。其中,“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、原拆原建”的表述,作為系統推進“好房子”和完整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,引發外界廣泛關注,也釋放出城市更新模式轉型的新信號。
記者梳理發現,目前,浙江、上海、湖北等地已率先開展“自主更新、原拆原建”試點,其中既有老舊住房,也有老舊小區。不過,不管是老舊住房還是老舊小區的自主更新,仍存在多項難點。
記者近日走訪了深圳羅湖區清水河街道的紅崗花園,這個老舊小區號稱深圳首例居民自籌資金舊改項目。不過,自去年開始提出自籌資金舊改之后,相關部門也有一些推進的工作,小區業主也自發開始進行籌備,但到目前為止進展緩慢。多位小區居民表示,自己一直關注著小區的舊改進度,但相關改造政策仍未明確,在一定程度上讓自主更新的腳步變得更為緩慢。
同住一棟樓,房子老舊之后一起合力翻新,這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更別說是整個小區的改造。在現實改造中,不管是自主更新還是原拆原建,都需要更多的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。例如,土地用途轉變、規劃調整、輔助做好資金監管等。基層政府部門做好業主改造意愿調動,盡量更好的統一業主意見,做好過渡期的群眾臨時住所安排,扶助困難群體等,從而更好的消除改造的障礙。
在自主更新的這種模式中,各地應找到恰當的平衡點,既能夠引導和支持居民自主更新,又能夠保障整個過程的合法和公正。在經歷了多年探索后,各地積累了不少經驗。就在去年,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、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、浙江省自然資源廳聯合印發《關于穩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(試行)》,其中一大亮點是自愿、自主,住宅小區可成立業主自主更新委員會或授權業主委員會,在廣泛征求業主意見基礎上自愿提交更新申請,這也是全國首個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的指導意見。
未來,相關政策細則和配套政策應盡快出臺,進一步完善居民的預期,甚至可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,企業代建、物業服務等業務機會也將增加,希望更多可復制的經驗出現,讓更多居民從中受惠。
來源:證券時報